自建診所的丁香園 還是走到了線下來了
matthew 2015.11.03 16:15 O2O概念股
憑借丁香園、丁香醫生、家庭用藥、健康頭條等 App 與公眾號,積累千萬粉絲的丁香園,想把品牌影響力延續到線下。
傳了很久要開的那家線下診所,終于即將在杭州濱江營業。
一家外表互聯網、內核傳統的診所
在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的定義中,這家診所遵循美國全科醫療體系,設置了兒科、全科、內科、外科、婦科、急診等科室,主要針對慢病、常見病、多發病、老年病。傳統醫療體制中質量、安全的核心要素依然是他們的不懈追求。為保證這一點,他們的醫護人員多來自三甲醫院的高年資醫生、護士,并為之設計了持續終身的培訓計劃。
同時,開放心態與擁抱互聯網也是他們的特色:一方面,積極與通過 FDA II 類器械的可穿戴設備合作,并由迪安、金裕等第三方遠程完成生理生化檢測與心電監測。另一方面,深度開發微信后臺,除了必備的科普,既能微信完成診前預約、診中支付、診后回訪,還提供健康問答、藥品查詢等實用信息或工具。
關于最令人在意的診費多少,李天天表示診療費將得到恢復,但診所會通過外包藥方和檢查壓縮灰色地帶,將整體醫療費控制在三五百元。對比在公立醫院,三五元的掛號費雖便宜,卻無法體現醫生服務的價值,而醫院往往通過藥品和檢查實現營收需求。
丁香醫生1.jpg主打慢病、常見病、多發病、老年病的丁香醫生診所
繞不開的相似:定位、醫保與保險
如果你足夠關注移動醫療,會發現「慢病、常見病」這類的定位似乎有些眼熟。互聯網的打法在醫療這攤眾所周知的渾水中,竟顯得不溫不火、脫不開雷同:非面對面的輕移動問診模式普遍不被看好,誰都說互聯網醫療絕對要走線下;公立醫院的專科與低價賦予的壓力太大,在社區醫院飽受詬病的此刻,選擇不甚復雜的疾病更容易控制質量與費用,開家診所錯位競爭倒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丁香醫生診所的這次投石問路,常被拉來與之同臺競技的春雨醫生,選擇掛靠已有的醫院或診所,化解現有診療中的資源浪費。輕與重,這或許是兩家最大的不同了。因為在控費上,兩家不約而同選擇了與商業保險合作,具體策略都正在設計、尚未透露。
這不由讓人想起了保險業出身的平安診所,建立便是從久受其累的健康險出發,打通線上線下主要為減少理賠。同時,在醫療改革尚不分明的現在,這些診所大多不能被納入醫保體系,暫時只能無奈地「等通知」。
這種狀況下,丁香園將參考福州的丁香云幼兒健康診所,診所可能更倚重兒科。畢竟兒童暫無醫保,父母更樂意為優質的醫療服務付費。不過也有醫生表示:「輕病人到醫院拿藥,重病人到醫院住院。這類診所能接觸到的病人空間并不大。特別是老人家看病,多是將就,目前還沒有民營機構敢往慢性病老年病領域投錢。」
現階段,互聯網企業辦的線下診所們,依然拿著風投的錢、背靠口碑進行線上推廣。無醫保庇佑、多輻射于醫生群體的他們,離扎根普通人都還有距離。
O2O概念股:紅旗連鎖、蘇寧云商、凱撒股份、天虹商場、華聯股份、友阿股份、美邦服飾、王府井、杭州解百、友誼股份、永輝超市、益民集團、上海九百、宏圖高科、步步高、徐家匯。
醫療改革概念股:戴維醫療、迦南科技、魚躍醫療、柳州醫藥、迪安診斷、康芝藥業、三鑫醫療、翰宇藥業、九州通、佛慈制藥、漢森制藥、海王生物、江中制藥、新華醫療、博濟醫藥、信邦制藥、尚榮醫療、陽普醫療、魚躍醫療、東富龍、通策醫療、科華生物、瑞康醫藥、嘉事堂、樂普醫療。
民營醫院概念股:國際醫學、譽衡藥業、模塑科技、復星醫藥、信邦制藥、開元投資、康美藥業、益佰制藥、人福醫藥、愛爾眼科、恒康醫療、千紅制藥、世榮兆業、金陵藥業、恒康醫療、綠景控股、千足珍珠、誠志股份、安科生物。
O2O概念股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配置的O2O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請進入國內首個免費的非公開主題投資交流社區概念股論壇參與討論!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