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和健康保險 健康產業上下游的掘金者
matthew 2016.03.16 15:06 基因測序概念股
前一陣沸沸揚揚的百度賣吧風波讓“病友群體”這一互聯網上不容小覷的人群走入人們的視線。當貼吧中空降的“三無吧主”身份越來越可疑、社區內的資源信息越來越真假難辨時,開辟在貼吧之外新的根據地就成了病友們的當務之急。
令人欣慰的是,糖尿病這樣的“大眾病”、慢性病病友們已經形成了多個交流圈。在App Store里搜索糖尿病,你可以發現掌上糖醫、悅糖、糖大大、糖護士、微糖、云櫻等幾十個糖尿病社區,其中任意一個的用戶量都要比只有3000多病友的糖尿病吧要多。在其中,病友們不僅可以交流病情、求醫問藥,更可以根據身體條件進行健康檢測,得到科學的膳食指導、運動計劃等。
App是慢病管理領域最快捷的入口,因為慢病患者的用戶黏度高、日活躍度高,流量有很強的變現渠道。針對糖尿病的移動醫療創業,是慢病管理App的典型之一。今天中國糖尿病的人群數量和現有的教育管理覆蓋水平,決定了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的結合是必由之路。不過難點依然很多。
比如,如何以科研帶動數據的積累和價值評估的實踐?如何以App的線上分級和線下培訓支持推動合理的支付探索?除了對用戶進行院外教育,指導、調控用戶每日用藥與飲食,慢病管理App還有什么價值?
作為保險公司的入口
記者在一場主題為“糖尿病教育管理創新支付”的高峰論壇上,注意到一個新模式,即商業保險與慢病管理App相結合。未來,通過App獲取用戶信息設置個性化保險,是大勢所趨。
商業保險公司以往選擇健康人群,因為風險小。但就糖尿病險來說,一方面保險公司產生很大的壓力,需要非常精細化的計算成本和險種;另一方面,移動醫療公司希望能夠通過病人管理的方式來降低相關費用。
慢病管理如何與商業保險合作?一家叫做“掌上糖醫”的創業公司正在做類似的嘗試。“掌上糖醫”的CEO匡明介紹了兩種模式:
一種慢病管理是與健康險合作,健康險作為壽險的一個附加產品,而慢病管理則作為健康險的一種附加服務,為保護管理“三高”等。
另一種則是并發癥險這一模式:比如太平糖尿病并發癥險,將已經罹患II型糖尿病的人群作為特定保障人群,為將來出現四種嚴重糖尿病并發癥提供理賠保額。在價格方面,根據每個糖友的患病年限即糖齡、自身年齡等因素,對保費進行調整。
這類似于車險領域的UBI(UBI即Usage Based Insurance,代表一種大數據時代的新型保險):駕駛行為表現較安全的駕駛員應該獲得保費優惠。
他們的保費取決于實際駕駛時間、地點、具體駕駛方式或這些指標的綜合考量。為記錄駕駛員的上述行為并關聯理賠風險,保險公司在車上安裝一個小型車載遠程通訊設備,用來記錄數據。
商業保險公司推出與單病種或者和醫療垂直領域相關的保險,提供慢病管理服務的移動醫療App相當于遠程通訊設備,記錄用戶數據,為保戶提供服務。移動醫療公司最終輸出包括商業保險在內的深度服務,挖掘更多醫療價值。
面對自付保費的人群,商業保險公司怎么去做糖尿病保險?這需要涵蓋健康管理,包括日常的提供數據收集,通過APP的渠道,不斷提醒用戶用藥,等等。“一方面,掌上糖醫的App為患者的自我管理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我們也從掌上糖醫方面獲取了很多的數據。并且,我們與掌上糖醫合作,也為他們帶來了支付方面的解決方案。”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林說。
作為科研機構的入口
而對于糖尿病這種高發病率(患病率高達9.7%,40歲以下人群患病率達到3.2%)的疾病來說,通過移動App還可以檢測患病風險。悅糖的用戶,可以通過遺傳基因、生理指標、生活方式、生活狀態四個方面的指標測量,來確定自己的健康指數與糖尿病患病風險。這就使得慢病管理App有機會成為新型疾病檢測、預防技術的推廣入口,比如遺傳基因檢測。
對于線粒體糖尿病,通過糖尿病基因診斷芯片能夠在一天之內確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即使在普通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中,遺傳因素也占到15%到20%,而且比生活方式、生理指標等因素更容易檢測與分析,所以基因檢測可以視為糖尿病精準健康方案的一個突破口。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賈偉平院長表示,世界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國,但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并發癥高發,每10個患者中只有0.5人得到良好控制。由于對糖尿病的發病機理存在盲區,控制效果極為不佳。
很多移動醫療App都采用了博奧頤和推出的“愛身譜”糖尿病基因檢測產品。博奧頤和總裁王國青認為,基因檢測可一定程度上揭示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胰島素分泌受損、代謝異常,還是由肥胖引起的,其治療、控制的方法不一樣。”據悉,在研發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基因,“如果攜帶這個基因型,最好的控糖方法是充足的睡眠。”王國青說。
伴隨著基因檢測日益“走入尋常百姓家“,提供基因檢測的機構也如雨后春筍一樣密集出現。不過,在王國青看來,要想吃到基因檢測這塊蛋糕并不容易,換言之,基因檢測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行業。
據王國青介紹,做好基因檢測“最關鍵的就是確定選哪些位點來做檢測。“國外公司的位點不一定適合中國人檢測。“由于種族不同,遺傳背景也不同,來自白人樣本的糖尿病基因檢測使用在中國人身上時,預測效果非常差,可以說是不及格的。”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長胡承表示,為了尋找中國人2型糖尿病的遺傳機制,他們花費了將近20年時間。
據悉,世界范圍內的研究表明,目前發現的與2型糖尿病相關基因位點大多建立在西方白種人基礎上,并不知道哪些專屬中國人。
上海六院與博奧生物合作,對中國人群以及國外高加索人的糖尿病相關基因(共60多個基因)進行研究驗證,通過全基因組連鎖分析、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最終發現了12個與中國人發病相關的新易感基因,以及15個藥物敏感性基因。
“其次就是評估模型準不準,29個位點檢測完之后,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幾級風險?”據王國青介紹,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863項目的支持下,博奧生物建立了10000中國自然人群的全基因組SNP數據庫(百萬級SNP/人),用于重大復雜疾病的患病風險模型的建立及驗證。
“最后,檢測質量、實驗室資質和后續的跟蹤服務也非常關鍵。”在王國青的規劃中,基因檢測只是博奧頤和糖尿病健康管理方案的第一環,后續的干預調理(飲食調理、運動處方)與健康監控(生理指標、生化指標、日志管理、互動咨詢)才能真正發揮基因評估 “防病于未然”的價值。
基因測序概念股:達安基因、迪安診斷、東富龍、安科生物、新開源、仟源醫藥、北陸藥業、榮之聯、紫鑫藥業。
基因測序概念股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配置的基因測序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請進入國內首個免費的非公開主題投資交流社區概念股論壇參與討論!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