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無人駕駛
matthew 2017.08.25 23:52 無人駕駛概念股
無人駕駛,已來勢洶洶。
傳統車企及谷歌等巨頭紛紛布局,智能驅動的四輪,即將對汽車產業背后的金融產生碾壓。
無人車出現后,交通事故將下降80%,汽車保險必將重挫;
而行業一個共同預言是,無人駕駛的共享車,將壟斷未來市場,大量車輛消失,如此,依附其上的汽車金融,多種商業模式將消失。
當科幻電影中,炫酷的場景開始出現時,底層的金融架構,也必將重塑……
進擊的無人車
無人車離我們還有多遠?幾乎已聽到叩門之聲。
今年7月5日,李彥宏乘坐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駛上五環。他雙手放開駕駛盤,滿臉微笑地對著鏡頭。
視頻另一端,正連線著百度AI開發者大會數千名觀眾。
而這并非無人車在國內第一次亮相。早在今年4月,長安無人駕駛汽車已完成2000余公里無人駕駛。
巨頭們蠢蠢欲動,為了科幻中的炫酷場景,得以變成現實。
目前,全球將近100家無人駕駛公司,包括谷歌、華為、騰訊、阿里、特斯拉、Uber、通用、福特……紛紛投身這次創新洪流。
長安汽車計劃在2020年將累計投入50億元,開展智能化汽車技術研發和產品研發。
據前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勁透露,百度已為無人駕駛投入了200億。
資本正在火急火燎地趕來。
2017年上半年,無人駕駛領域公開投融資及并購案例共32起,已知的投融資涉及金額超79億元人民幣。
大量資本的助力下,無人車的步履漸近。
2017年8月10日,英特爾宣布,計劃部署超過100輛無人駕駛測試汽車,并計劃于2019年將無人駕駛系統提供給汽車廠商。
“量產型無人駕駛汽車將在2020年出現”,從百度離職后,王勁自己做了一家無人駕駛的公司,他把時間節點,也定在了2020年。
幾乎大部分的巨頭和創業者都透露,2020年前后,無人車就將陸續投入生產之中。
屆時,無人車就會開始不斷蠶食傳統車的地盤,再過10年,無人車將全面取代傳統車。
除了房子之外,最多金的當屬于汽車產業。
而這次大革命,將對汽車背后的金融鏈條,產生怎樣的顛覆和重塑?
吞噬車險
無人車出現后,第一個直觀的影響是什么?駕駛事故的減少。
沃爾沃公司CEO 哈坎·薩繆爾森曾預計到2035年,因為無人車的普及,交通事故將減少80%。
到2020年,全球車險保費收入將減少200億美元。
無人車滿街奔跑,但冰冷克制,不再有搶道、酒駕等人為因素,事故將大大減少。
但這并不讓保險行業欣喜。風險的降低,意味著人們再無欲望購買保險。
業內人士多次預測,無人車推廣之后,車保市場將大幅度縮小,直至消失。
“無人車取代傳統車?恐怕還遠著呢”,某車保行業人士向一本財經表示,無人車距離真正落地還有很長一段路。
盡管取代的趨勢不可逆轉,但也有不少專家認為,取代速度沒有那么快。
比如,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估計就不太樂觀,認為到2030年,無人駕駛汽車在歐洲汽車市場的占比,將只有10%到15%。
車險市場每年還在增加,眼前的肉還吃不完,也不太著急為遙遠的未來“操心”。
目前,國內車保市場還是穩步增長狀況。2016年全國車險保費收入6835億元,同比增長10.3%。
車險是一片多金的海洋嗎?
其實并不是,事實上,不止一位行業人士向一本財經透露,直接靠著收取車險的保費,就能賺錢的,只有老三家:人保、平安、太平洋。
而其他車險平臺還在搶占市場的原因是什么?
“其實他們真正的盈利,是收取了保費后,再去做其他投資”,IT石榴創始人姚凱向一本財經透露。
大部分的車險,收取保費后,就去繼續跑馬圈地,搶占更多市場——他們才不關心遙遙無期的科技挑戰。
太過安逸的保險行業,面對即將出現的革命,依然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懶散姿態。
然而,在國外,保險行業已覺得危機四伏。
美國的一些大保險公司,如Liberty Mutual、State Farm和Allstate都已預備了數百萬美元,進行研究和創新,專門應對即將來襲的無人駕駛。
一場血雨腥風就在眼前,那又是誰,將搶食車險的大蛋糕?
車企的反噬
保險這塊肉,車企早已虎視眈眈。
但困于精力有限,車企們一直未敢涉足保險。
2000年,福特就曾嘗試,整合從支付計劃到廢舊車處理等所有的購車用車元素,結果導致業務失焦,未能成功。
傳統而陳舊的汽車行業,恐怕很難切下這塊蛋糕,但科技的進步,卻帶來了轉機。
車聯網、定位等技術的出現,讓汽車廠商對車輛信息的掌控,越來越強。
“未來,最適合做車險的,是汽車廠商。”七炅CEO楊明鋒稱,因為主機廠商可以布置各種車載智能終端采集車輛數據。此外,主機廠可以和客戶直接接觸,握有豐富的個人信息。
事實上,車企已經開始行動了。
比如說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提出過一套計劃,用戶為特斯拉電動汽車支付一次性保險保養費用,覆蓋汽車生命周期。
如此,直接將車險完全吞噬。
而國內的車企,也在偷偷布局。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內部分車企正在嘗試購買保險代理牌照或銷售牌照,“但(購買牌照)門檻很高,需要保監會審批等,這至少需要5~10年時間”。
當無人駕駛推出后,車企將完全掌握車輛的運行軌跡、運行風險——他們終于等到了將車險的蛋糕一口吞下的時機。
“車險會變成車價的一部分。”優必愛CEO朱瑞稱,“并且車險的形態也隨之變化,類似今日的共享單車險。”
當下主流的看法是,全自動駕駛將使車險轉化為責任險。
比如,一輛無人駕駛車出現事故,就不再是人為操作,可能因為某個技術bug,或技術的不成熟,此時,提供技術的,就需要購買技術險。
“事故的發生已經與人無關了。”姚凱指出,“而是駕駛時間段、區域、天氣等環境因素及車輛本身的狀況。”
遭遇事故后,一般由智能裝置的監控記錄,來判斷責任歸屬。
重塑汽車金融
除了車險行業即將面對血雨腥風外,還有哪些金融鏈條會被改變?
這兩年,汽車金融成為風口下的寵兒。
去年,汽車金融的市場規模達到8000億元。很多分析機構預測到2020年,這個行業規模將會達到2萬億。
無人車到來后,車輛的供求鏈條將改變。這個萬億的汽車金融市場,面臨被徹底重塑的命運。
目前,大多數的汽車是閑置的。據摩根斯坦利統計,目前美國一輛車一年平均僅有4%時間在真正使用。
“無人駕駛將對共享模式探究得更加徹底。”朱瑞解釋,無人駕駛具備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特點,提高利用率的同時,也符合用戶使用習慣。
這意味著,未來將出現一大批共享租車平臺,他們將擁有大量的無人車。一旦有人要用車,附近一輛無人車就會啟動馬達,自己開過來接人。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這將成為未來趨勢。
普華永道估計,運用自動駕駛技術后,道路上99%的車輛都會消失,美國汽車保有量將從現在的2.45億輛大幅減少到僅僅240萬輛。
這個預言仿佛一枚核彈,將整個萬億汽車市場瓦解、重構。
眾所周知,汽車金融主要由資金渠道、車源、C端消費者三方構成。
一旦C端個人角色抽離,諸如新車消費、融資租賃等建立在大眾消費者基礎上的行業都將不復存在。
二手車金融和車抵貸也不會好過。只會留下和車商相關的B端車商貸繼續發展。
除此之外,無人車將把車聯網推到極致。維修、檢測等數據會被實時監控、記錄,傳統汽車金融行業的諸多不透明現象,也將徹底解決。
直接好處是估價體系標準化,騙車騙貸、交易不透明等情況或將消失。
“市場會越來越規范化”,一位行業人士預測,小的中介平臺將被市場剔除。二手車市場的交易只會存于不同區域之間。
盡管革命必來,但革命的蔓延速度,卻沒有那么快,時代已來,卻還未觸手可及——因為對安全的質疑,一直未消解。
“自動駕駛最核心的問題是解決安全性,”Momenta創始人曹旭東向一本財經介紹,“這其實是整個行業的技術性難點。”
騰訊科恩實驗室曾以“遠程無物理接觸”的方式成功入侵特斯拉汽車,完成對特斯拉的遠程控制。
也有人說,擋在無人駕駛面前最大的阻礙,是黑客。
除此之外,無人車發展道路上,還有諸如技術、監管等重重路障。
無人車的時代已在叩門。
無人駕駛概念股:浙江世寶、科大訊飛、中原內配、四維圖新、金固股份、亞太股份、保千里、天澤信息、漢威電子、云意電氣、長信科技、啟明信息、均勝電子、歐菲光、海馬汽車、盛路通信、萬安科技。
無人駕駛概念股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配置的無人駕駛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請進入國內首個免費的非公開主題投資交流社區概念股論壇參與討論!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