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改革須重視民間種業科研創新
nicole 2016.07.30 03:52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
“20世紀以來,在國際范圍內,私人部門逐步取代公立機構成為育種研發主體。而在我國,現行種業研發環節市場化滯后極大制約了民間研發力量的發展空間。”由國研智庫等機構組織的《我國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研究與政策建議》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如此表述。
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國研文化傳媒董事長包月陽7月27日在由國研文化傳媒舉辦的《我國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研究與政策建議》課題交流會上表示,深化種業發展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和民間研發機構的育種主體地位,發揮市場需求對育種開發的引領作用,既是我國種業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
我國種子產業經歷了一個從自繁自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種業產業化到種業市場化的發展歷程。據課題組介紹,近年來,一批民營企業和民間研發機構迅速興起,優質專用型作物品種大量涌現,為種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但目前也有一些因素嚴重制約著我國種業發展。從事育種研究近四十年的河南省南陽市衡達農業科學院院長蘇子 ,在會上提出了我國種業創新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蘇子說,中國現有的常規品種國審制度,很難適用于許多新品種。現有品種審定均未涵蓋諸多新品種的新收獲物,例如根莖葉等。此外,行業內諸多新品種抗逆性內涵與標準大為豐富與改變,如顯著的高光效、抗干旱、抗病蟲、耐貧瘠、耐鹽堿、耐寒、耐澇等,但現有品種審定制度并沒有上述幾方面的綜合標準或單方面標準,沒有評判審定的客觀依據與基礎。
蘇子還認為,相關部門對于民辦農業科研單位進行種業創新工作的政策及經費扶持不足。他說,在“863計劃”、“火炬計劃”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申報、獲得國家科技經費和“三農經費”扶持、育種中心及重點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國家重視程度不夠,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同時,在種質資源與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也存在差距。
針對我國種業發展現狀,蘇子給出以下三點建議。
其一,從體制建設到項目運作,應在國家戰略層面上不斷完善制度建設;關注、發現、發掘、吸收、評判、推廣應用民間科技創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破解全民科技創新尤其是民間科技創新中所遇到的政策、體制與機制障礙,使科技評價得以順利進行。修訂與完善評價標準,使科研成果評定更為順暢,營造良好的創新大環境。
其二,主管部門應當對民間大量具有較高價值的種質資源加以重視,籌建高規格的種質基因庫,同時抓緊開展基因圖譜標記,建設高度機密的科研、擴繁與親本種源基地等相關工作。
其三,對于民間農業科研機構,期待國家在育種中心建設、飼草飼料等農業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能夠讓民間科研機構獲得與“國家隊”同等的地位。在諸多重大專項方面,更多地關注民間科研技術成果,讓民間科研機構及科研人員,在我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與種業創新”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對此,課題組則建議,改革國家育種科研經費投入體制,強化企業和民間研發機構商業化育種的主體地位。同時,應把種業企業和民間研發機構作為育種開發資金的重點支持對象,培育符合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專用化品種,引導我國育種方向進行轉變和調整。針對當前我國種業企業研發能力不強、投入不足的現實狀況,應建立國家商業化育種投入的穩定增產機制,重點強化種業企業和民間研發機構,鼓勵種業企業與民間研發機構整合,組建高水平的研發機構,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提升企業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河北鋼鐵、杭鋼股份、西寧股份、重慶鋼鐵、太鋼不銹、羅牛山、雛鷹農牧、際華集團、華紡股份、孚日股份、魯泰A、宋城演藝。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配置的供給側改革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請進入國內首個免費的非公開主題投資交流社區概念股論壇參與討論!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