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文字幕/短视频专区第一页/香蕉网久久网小视频/插综合网

全球供應鏈競爭:全新視角解讀中國供給側改革

2016.07.09 19:36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

華夏時報:據說您最近對“全球供應鏈”進行研究和實踐,請問是什么緣由促使您產生這個興趣?這能解決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哪些痛點?

陳曉峰:任何事情都有個“緣起”。“全球供應鏈”的研究與實踐需要從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緣起”。中國過去幾十年屬于“高增長、高成本” 的發展,因為“高增長”而掩蓋了“高成本”,這就是所謂的“一俊遮百丑”。但是,面對全球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漫長的“低增長”期局面,如果中國不改變,將無可避免地陷入“低增長、高成本”的陷阱之中。因此,“降低成本”將是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真正“痛點需求”,也唯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最終出路,才能夠最終參與全球國際競爭。

但是,這又如何實現呢?顯然,這是“銷售”(無論是線上電商營銷模式還是線下渠道營銷模式)所不能夠解決的,因為銷售無法真正降低成本,以銷售帶動的規模增長,并不能夠解決“降低成本”的問題,這也是目前中國企業為什么“銷售越多、困難越多”的原因。如此,就需要從“全球供應鏈”角度來考慮如何降低成本。這應該就是“緣起”,其目的是為了搭起一個幫助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向“低增長、低成本”方向邁進的平臺。

陳曉峰:中國經濟與中國企業確實一直是“高成本”,只不過是被“高增長”所掩蓋。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環保水平要求高一點,如果資源利用率高一點,如果產業工人(農民工)的薪資水平和社會保障高一點,中國企業還有多少利潤呢?這也是我們目前不得不為過去粗放式的“高增長、高成本”發展模式付出各種代價的真正原因。同時,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因為信用缺失也導致了中國企業交易成本增加。另外,中國企業過去單純追求銷售規模(高增長)的“銷售驅動型”發展模式,輕視“采購驅動型”發展模式,是導致重資產運營、供應鏈效率低下、供應鏈管理成本過高的重要原因。而如果通過一個通往全球的供應鏈交易(B2B)平臺,幫助中國企業快速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降低供應鏈的交易成本,恰恰是切中了“降低成本”的要害。

華夏時報:如您所講,“低增長、低成本”既是全球的常態,也應該是中國企業的目標,這需要中國企業進行怎樣的轉變呢?

陳曉峰:社會變革首先是人思想的變革。我們過去所處的是“物理世界”,時空的限制導致人類面臨信息不對稱的最大困局,也由此導致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基于小數據的“因果性”思維方式。今天,我們所處的是“物理世界”、“網絡世界”、“數據世界”三個疊加在一起的世界,需要的是“相關性”思維方式,而這也正是大數據時代的靈魂。因此,中國企業應該從過去的“因果性”思維向“相關性”思維轉變。

中國企業過去注重“關系”觀念,一切生意都是在一個“關系圈子”中進行,這也是“物理世界”受時空限制固有的思維。但現在的世界,一切都講究“互聯互通”,甚至國與國的“國界”都變得模糊起來。正如《超級版圖》作者康納帕拉格(Parag Khanna) 所稱“比起爭奪領土,爭奪連接本區域與其他區域的輸油管道、鐵路、公路、隧道、大洋航線、網絡電纜和電網更符合各國利益”。“國家必須選擇與其他國家、其他區域連接,連接的力量遠遠大于政治和軍事的力量。”中國圍繞“一帶一路”啟動一大波連接歐亞大陸的基礎設施投資,正是這種意義上的角逐。那么,企業之間的競爭呢?21世紀的競爭,一切都將是供應鏈的鏈接,鏈接創造融合發展的新機遇,創造財富與價值的新發現。未來的國家競爭,本質上將是線上和線下的供應鏈競爭,中國企業顯然也應該從過去傳統、固有的“關系”觀念走向“鏈接”的觀念,而這種鏈接就是供應鏈的鏈接。

陳曉峰:猶如沒有任何國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趨勢下可以“自給自足”一樣,企業也如此。中國企業應該在全球視角下快速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體系,得全球供應鏈才能夠最終贏得天下。因此,無論是華為、中興或者央企等大企業,還是各個細分行業的中小企業都應該具有全球的視野。當然,這需要中國出現一個“全球供應鏈交易(B2B)平臺”將中國的中小企業與世界鏈接起來。當然,這也需要中國建立起圍繞全球供應鏈的現代服務業來幫助中國的中小企業快速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體系中。

陳曉峰:我們更多的是看到央企和大型企業“走出去”進行投資,更多看到諸多投資所遭遇種種風險的失敗案例。中國中小企業“走出去”的例子不是很多。如據統計數據,江蘇省有100多萬家中小企業,但是出口的制造業企業也僅有2萬家左右。同時,我們出口大都是“賣東西”,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主流供應鏈。這里有一個例子,全球最大的供應鏈商業網絡SAP-Ariba live在拉斯維加斯的美洲大會和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歐洲大會,全球有近4000家主流采購商都參加了,而中國企業寥寥無幾甚至集體缺席,這無疑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當然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陳曉峰:國內很多人將供應鏈與物流混同,這是非常錯誤的。事實上,供應鏈包括產品研發、產品設計、采購、生產、物流、供應鏈金融、保險保理、通關報關等等。簡單地說,供應鏈管理就是采購將東西(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等)買進來生產運營加工增值,物流配送給客戶,而這些都受供應鏈的計劃驅使。因此,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供應商和采購商,任何企業都是全球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既是供應商又是采購商。

華夏時報:前面說過,降低成本是中國企業必須重視的首要問題,那么,“供應鏈管理”如何幫助中國企業降低成本呢?

陳曉峰:如前所言,在生產過剩的經濟局面下,粗放式依靠規模經營模式無法降低成本,也就是說,“銷售端”是無法降低成本的,銷售越多賠錢越多。那么,只能通過“采購端”來實現,而“采購端”非常重要的就是供應商的管理與協同。大家都知道一個常識,供應鏈是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點,具體表現為雇用人員最多,購買設備最多,花費的金錢、管理費用最多,耗費周期最長,供應鏈計劃最復雜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成本所在。如果供應鏈的管理與協同比較好,顯然成本也就控制下來了。當然,這種供應鏈的管理與協同,應該在全球供應鏈的體系之下才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事實上,中國企業唯有降低成本,才有能力融入全球的競爭體系中,才能夠擁有全球競爭力。

陳曉峰:如習總書記所強調的“放棄需求側談供給側或放棄供給側談需求側都是片面的,二者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我相信總書記所指的需求側應該是全球范圍的需求側。顯然,中國企業快速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體系而獲得全球的采購需求,無疑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選擇,這也是我力圖在中國建立全球供應鏈交易(B2B)平臺的具體“緣起”之一。

在供給側改革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居于首位,唯有創新才能夠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因為“創新能力不強是中國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那么,又如何實現中國的創新呢?我個人認為,將中國的創新融入全球創新體系之中,以及通過全球主流需求側的創新需求來推動中國的創新,才是一條正確的選擇之道。而這恰恰也是中國企業快速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體系一個能夠期待的結果。

陳曉峰:橫看成嶺側成峰。“站在中國看中國”“站在中國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國”和“站在世界看世界”將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式。中國供給側改革和中國企業無疑都應該站在全球供應鏈角度來審視,因為21世紀的競爭,國家間的競爭將是供應鏈的角力,企業間的競爭將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河北鋼鐵、杭鋼股份、西寧股份、重慶鋼鐵、太鋼不銹、羅牛山、雛鷹農牧、際華集團、華紡股份、孚日股份、魯泰A、宋城演藝。

供給側改革概念股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配置的供給側改革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請進入國內首個免費的非公開主題投資交流社區概念股論壇參與討論!

0 0 0

守不敗之地,攻可贏之敵!

我要投稿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

< more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9
暫無相關概念股
暫無相關概念股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