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客車公司使用 3D 技術打印出來的飛機零件,靠譜嗎?
matthew 2016.06.10 15:35 3D打印概念股
上周,在2016年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和柏林航展上,歐洲空中客車公司 (Airbus)?展示了使用 3D 打印技術設計生產的無人機 THOR。這是世界上首款使用該技術生產的無人機,同時也是歐洲空中客車公司一直以來探索新的研發、生產技術的最新成果。
THOR 的全稱是?Test of High-tech Objectives in Reality,即“高科技對象現實測試”的英文縮寫。雖然 THOR 也是挪威神話里一位神的名字,但還是它的英文全稱更能傳達 THOR 的主要作用,也就是將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周期縮短,在短時間內實現測試。THOR 的看點顯然不是無人機,而是 Airbus 在這部航空器上試驗的新技術和新思路,尤其是收獲的積極市場反饋。
Airbus THOR 無人機,注意,機身是 3D 打印的
將 3D 打印技術用于航空器零部件的生產,并不是什么新鮮事。NASA 就曾經用 3D 打印生產過火箭零部件。關鍵是,用 3D 打印技術生產并投入使用的,是航空器里的哪部分零部件。以民用客機為例,如果 3D 打印生產的是客艙座位的扶手,或者是娛樂系統遙控的塑料外殼,那么用不用 3D 打印,其實象征性的作用更多一些。Airbus 第一次在客機零部件中使用 3D 打印技術還是2014 年初,當時在加拿大越洋航空公司 (Canada Air Transat) 執飛的 A310 上安裝的機組成員坐席板 (crew seat panel) ,使用了塑料材質的 3D 打印零部件。不過這個坐席板很小,而且我估計應該是客艙乘務員(cabin crew) 坐的,飛行員 (flight crew) 和乘客的座椅沒換。
不過無論如何,3D 打印技術也算正式加入了 Airbus 大型客機的供應列表里面。之后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繼 A300/A310 系列采用 3D 打印技術的零部件之后,Airbus 用來對標 Boeing 787 的新一代機型 A350 XWB 也大量采用了 3D 打印技術,而且數量有上千種,材料也不再只有塑料。以 A350 XWB 為例,零部件供應商采用了經過 Airbus 認證的?ULTEM 9085?合成樹脂材料?(resin),這種材料的優點是重量輕、剛性強,FST (火、煙、毒) 耐受。
Airbus A350 XWB
在符合航空器標準的前提下,使用 3D 打印生產零部件,最大的優點就是新產品開發周期短,成本低。其實這也是 3D 打印技術的優點,圖紙設計好,就可以“印”幾個原型來實物測試一下,有問題及時調整。拿上文提到的小坐席板為例,Airbus 表示在設計已經完成的條件下,產品項目從啟動到完成只需要一天,兩周內就可以投入量產。而且據 Airbus 說,3D 打印這種生產方式還比較節省能源。
說了這么多優點,感覺 3D 打印生產的零部件要無敵了。先別著急,還要經過大量縝密的測試才行。本文一開始提到的 THOR ,Airbus 今年為它安排了 18 項測試任務。這些測試的數據和結果肯定會為 Airbus 未來應用 3D 打印技術提供寶貴的經驗。尤其是,考慮到 THOR 的機身是采用 3D 打印技術生產的,結合 Airbus 今年五月提交的一項專利申請,不難將兩點聯系起來。Airbus 申請的這項專利號稱能夠打印“超級強悍”的機身。Airbus 表示這是一種“智能化”的機身,由復雜的零件組成。從專利申請中我們發現,目測這種設計能夠隨著飛機不同部位的負重狀態而進行機身形狀的調整,讓飛行更平穩。
2012年,Airbus 曾經發布了一款概念飛機,具有透明的飛機側邊墻,能輔助顯示標志性地標,具有百分百可回收利用的機艙,座椅能吸收乘客身體產生的熱量并再利用?? 而且,重點是,2050 年飛機部件全部都能 3D 打印出來。綜上所述,3D 打印的飛機,能坐。
3D打印概念股:銀禧科技、光韻達、金運激光、中航重機、大族激光、機器人、海源機械、江南嘉捷、美亞光電、銀邦股份、南風股份、宏昌電子、海源機械、蘇大維格、華工科技、中利科技、藍光發展、華中數控、神劍股份。
3D打印概念股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配置的3D打印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請進入國內首個免費的非公開主題投資交流社區概念股論壇參與討論!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