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突破研發和應用的尖端
matthew 2015.11.04 23:44 中國制造2025概念股
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新材料產業是需要突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而“十三五”將是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有專家指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壯大,特別是尖端新材料的生產和利用,將為中國在下一輪產業競爭中占得先機。
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0%
2008年,當中國建材集團旗下中國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復材)下屬企業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公司宣布千噸級T300級碳纖維投產,國際市場價應聲下跌30%左右。
緊接著,2011年底,當中復神鷹公司宣布T700級碳纖維試驗成功,國際上T700碳纖維售價隨即由400元/公斤下降至320余元/公斤,到2012年9月正式投放市場時,其價格已降至160元/公斤。
在新材料產業,像碳纖維材料這樣的案例很多,而中國企業在新材料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意味著對長期為國外企業壟斷的市場格局的攪動。
正如中國復材董事長張定金所說,如果你不做,中國的碳纖維價格馬上就會飛漲。正因為有中國的碳纖維生產企業支撐,國外的碳纖維企業才能把價格降下來。
實際上,由于新材料相較于傳統材料而言具有很高的優異性,和世界各國一樣,中國對于新材料的突破同樣十分重視。玻纖、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產業在“十二五”時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規模不斷壯大。
數據顯示,中國新材料產業規模平均年增長10%,2014年產業規模超過16000億元,全國新材料企業超12000家。
新材料行業作為新興產業重要組成也納入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并擬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重要指引。
“新材料產業和現代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是基礎性產業,新材料的發展是制造業升級的產業基礎。如果沒有新材料,產品升級就很難實現。”中國科技戰略研究院產業科技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發端于國防科技工業,現已初步形成了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品種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部分新材料的生產和應用技術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
如同樣是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中國復材通過技術創新,在新材料領域的優勢和領軍地位不斷鞏固和提升。2014年3月,該公司成功研發的75米長6兆瓦葉片是我國首個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技術上全球領先的大功率碳纖維葉片,不僅為我國海上大功率風電機組國產化工作奠定了基礎,更為國產碳纖維在大功率碳纖維葉片制造中的應用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經驗。
其實,中國企業在建材領域的技術和裝備水平已經處于中高端,正在從中高端邁向高端。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告訴記者,“我們要從過去的跟跑者變成領跑者。‘十三五’期間,中國建材行業在水泥、玻璃、新型建材、新材料、新型房屋、新能源方面要做‘領跑者’,無論技術、產品、裝備都要站在世界一流水平,要控制制高點。”
研發投入不足
“只有堅持開發新材料,企業才能占領市場制高點。”中國石化高分子物理及表征重點實驗室主任郭梅芳說。
近年來,高分子材料工業處于完全市場化、競爭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下,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北化院)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上不斷取得突破。
目前,采用北化院技術生產的高性能聚烯烴材料大范圍替代進口,中國石化亦成為金發科技、青島海爾、宜家家居、特百惠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重要原料供應商。
顯然,新材料的產業化離不開大量企業研發和生產實踐。目前一批以新材料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成為這個企業群的核心力量。
據統計,截至2015年4月,新材料上市公司有760家,其中A股478家,新三板282家,占A股總數量的約1/5。具體分布是特種金屬功能材料77家,高端金屬結構材料37家,先進高分子材料236家,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65家,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38家,前沿新材料25家,新三板掛牌新材料企業282家。這里既有實力雄厚的央企國有企業,也有大量成長迅速的科技民企,它們已經成為我國新材料產業化的核心力量。
同時,一些立足于高等學校的新材料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在其中起到了最為關鍵的推動作用。如中科院、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在新材料研究上都有豐碩成果。
從目前總體情況來看,中國是材料大國,但是大而不強。新材料產業與國際尖端水平存在差距,在國內很多領域尚不能占據主流地位,很多尖端新材料仍然受制于國外。
例如高軌交通上用的一些特殊鋼材還要依賴國外,在航空航天方面高端的碳纖維材料技術還沒有完全突破。
目前中國新材料領域專利申請量已經居于世界前列。但從質量方面來看,新材料領域的專利則是“多而不專”,大多缺少核心技術,難以產業化應用。從申請專利的主體來看,大多來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占比非常小,這也與國外的專利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事實上,中國新材料生產的裝備、工藝方面跟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也比較大,有些新材料在科研實驗上取得成功,但要放到工業級的生產,就會困難,這也是“十三五”期間需要突破的。
由于新材料的發展依附于各種行業的發展,行業應用特別廣,比如同樣一個碳材料,從鉛筆芯到航空航天再到各種管道工程,都可能用到這種材料。不同領域對同樣一種材料的要求是千差萬別的。
如何推動新材料產業實現突破?劉峰認為要把握住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應該長期地投資于新材料科學和技術的研發活動,重點支持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工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企業的作用,服務好企業。二是對企業來說,要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特別是研發活動的支持,同時走出去,到海外并購,以合作的方式達到提升的目的。
“新材料開發的基礎主要在大學里做,產品和工藝方面主要企業做。政府在支持新材料發展的時候有自己好的定位。不要爭位也不要越位。”劉峰說。
中國制造2025概念股:沈陽機床、機器人、三豐智能、大族激光、東土科技、博實股份、證通電子、東方國信、中興通訊、烽火通信、同方國芯、中航重機、中航動控、中國衛星、北斗星通、江鉆股份、中國船舶、中國中車、中核科技。
新材料概念股:中國寶安、方大炭素、萬馬股份、沃爾核材、華麗家族、烯碳新材、天賜材料、華澤鈷鎳、九鼎新材、江粉磁材、禾盛新材、寶鼎重工、中飛股份、西部材料、菲利華、帝龍新材、中鋼吉炭、博云新材、三峽新材、濮耐股份、云海金屬、先鋒新材、中鋼天源。
中國制造2025概念股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配置的中國制造2025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請進入國內首個免費的非公開主題投資交流社區概念股論壇參與討論!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