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 決定加快衛生等領域的事業單位改革
stark 2015.11.15 19:46 健康中國概念股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文公布,規劃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時隔一周,11月11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并加快衛生等領域的事業單位改革。在利好不斷推動下,生物醫藥、醫療健康等相關板塊相繼崛起。
“健康中國”概念崛起
今年9月,國家衛計委全面啟動了《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編制工作,該戰略規劃將從大健康、大衛生、大醫學的高度出發,突出強調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實施“健康中國”戰略。10月29日,政府發布的五中全會公報進一步明確了“十三五”期間要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預計《健康中國建設規劃》有望于明年初正式出臺。
未來人口結構變遷“逼迫”大健康時代來臨。相關研究人士認為從人口紅利來看,隨著1950年~1970年嬰兒潮的人逐步步入退休年齡,而2000年以后出生率大幅下降使得15歲以上的勞動力供給不足,勞動年齡人口在2015年前后將見到絕對數量頂部。這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勞動年齡人口(15~60歲)數據變動看,勞動年齡人口自2012年以來已連續3年出現一定幅度下降了。
數據顯示,人口占比最高的部分從35~44歲轉向45~54歲,從人口發展趨勢看,45~54歲的人口占比將從2013年的14.99%上升到2018年的18.35%,65歲以上人口占比持續上升,預計到2018年時占比達10.73%。同樣,15~24歲人口占比將出現大幅下降,從2013年的人口占比14.85%將降至2018年的11.48%。數據的變化反映出,人口占比最高的部分已從35~44歲轉向45~54歲。因而,從消費總需求來看,隨著70后社會中堅力量步入中年,將大大推動以“保險、醫療保健、家庭服務、人工智能”為典型代表的“大健康”需求。而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轉型升級,“大健康”已經由過去單一的醫藥(包括醫療、康復、器械和保健等)產品生產和制造行業縱向延展至健康管理、健康護理、健康咨詢等服務性產業,再橫向延展至外圍環境保護與治理、體育鍛煉、健康保險等行業。
“健康中國”利好醫療服務、器械行業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落地,“十三五”期間醫療健康產業有望突破十萬億市場規模。在目前傳統制藥行業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未來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重心將會向以人為本的服務業方向傾斜。而政府也明確提出要把醫療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萬億元提升到8萬億元,也就是說每年要增長20%以上。
此外,五中全會公報強調“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在經濟增速下滑的當前階段,財政壓力加大,醫保控費成為必然趨勢,也是行業內的普遍共識。一方面,已經開展GPO或PBM業務試點的醫藥商業或醫保信息服務企業有一定機會;而另一方面,取消藥品加成必將使得醫院更傾向于依靠提升醫事服務費,來提升醫院和醫生的收入水平,這又利好于醫療器械企業。而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設備需求處于持續增長態勢,預計今年全國醫療器械銷量有望突破3000億元。在政策進一步松綁、“互聯網+分級診療”進一步完善之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形成,基層醫院將迎來設備更新換代高峰。
養老產業引擎開啟新的利潤增長點
目前,我國老齡人數緩步上升。聯合國人口預測數據顯示,到2050年,在不考慮“全面開放二胎”情況下,中國將繼日本、德國之后成為第三大老齡化國家,36.5%的中國人將在60歲以上。現我國大于60歲的老人數量已達到2.15億,約占總人口的15.76%(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及以上時,即被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根據人社部數據預測,到2030、2050年,預計老人數額將達到3.1億、4.5億,約占總人口的21.76%、30.76%。即使“全面二胎政策”開放后,中國少子化和老齡化的問題會得到稍微舒緩,但是短期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緩解力度不大,老齡化的必然趨勢將大幅擴大養老市場需求。
根據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編制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 2014~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左右,占GDP的比重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在老人數量不斷擴大、消費水平持續提升和養老政策紅利的共同支持下,中國老齡產業市場有望蓬勃發展。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和需要提供專用商品及精神文化用品、保健用品、老年服務業、咨詢業及旅游業等,都是具有發展潛力的老年消費產業。
光大證券通過對養老產業鏈的歸類整理,認為養老醫療、服務與休閑為養老產業核心。首先,人口的快速老齡化催生“醫療服務”需求與日俱增,使之有望成為市場“剛需”;另外,老人消費水平的提升推動養老休閑的發展。、預防老人病的保健,和業務涉及養老休閑服務的。
掘金營養健康食品市場
作為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養保健型食品在滿足老齡人口溫飽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又能提供營養補充。近年來,國內營養食品制造業的收入和利潤規模維護10%以上的增速,明顯高于整個食品制造業的平均增速。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之下,有望持續保持10%以上的收入增速。而食品飲料板塊的膳食營養補充劑、葡萄酒、乳制品、掛面及健康信用植物油等細分行業符合老年人的營養和消費需求,有望持續受益于人口老齡化進程。
從相關上市公司產業布局看,湯臣倍健在2014年膳食營業補充劑市場規模達到1001.42億元,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膳食營業補充劑消費市場。公司積極布局大健康產業鏈,大力發展健康管理和移動醫療,未來有望持續受益于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進程;伊利股份,行業龍頭地位穩固,短期來看高端產品布局持續推進、中期乳制品外延并購擴張市場份額、長期多品類健康食品集團起航都能對公司收入規模的穩定增長提供有力支撐;西王食品,由于營銷改善疊加品類擴張,公司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
關注受機構青睞公司機會
長期以來,醫藥生物一直是機構標配重點領域。從今年三季度基金持倉結構來看,醫藥生物位列其超配第一(標配5.83%,超配6.91%),反映出股市大幅下挫時,基金傾向于布局防御性較好的醫藥生物板塊。
從醫藥生物子板塊來看,生物制藥板塊有望持續高增長。今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生物制藥板塊凈利潤增速遠快于化學制劑利潤增速,表現出較好的彈性。其中血制品仍然供不應求,未來不排除提價的可能。傳統的生物藥受醫保控費影響銷售增速放緩。但高端生物藥,不僅技術壁壘高而且往往適用于糖尿病、腫瘤并發癥等大病種。其銷售將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而持續增長。生物藥板塊不受醫保控費的影響(多為自費),反而受益于消費升級,未來將成為獨立的高增長領域。醫療器械領域正在出現明顯分化。龍頭公司憑借核心產品的技術壁壘,豐富的產品線、以及產業鏈向下的延伸從而在競爭中占據優勢,未來有望通過外延并購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普通器械企業由于核心競爭力不強,將陷于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窘境。
健康中國概念股:江蘇三友、健康元、華邦健康、三星醫療、思創醫惠、藍帆醫療、愛爾眼科、益豐藥房、恒瑞醫藥、迪安診斷、和佳股份、通化東寶、三諾生物、樂普醫療、達安基因、冠昊生物、華通醫藥、吉林敖東、寶萊特。
健康中國概念股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配置的健康中國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請進入國內首個免費的非公開主題投資交流社區概念股論壇參與討論!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