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需要用大量的時間來面對內心
matthew 2016.07.01 00:51
內向投資者更適合做投資,因為內向的人才會更容易有更深刻的思考,而且做投資的人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應酬,不需要別人的褒獎,更不需要別人的批評!需要的只是大量的時間面對自己的內心!所以,有時候不是我們高傲,是職業要求我們必須這樣。 ? ——葛衛東
葛衛東:現任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畢業于四川大學經濟系。從事金融,證券和商品投資長達13年,具備多領域投資經驗。2005年發起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商品期貨、證券及金融衍生品等領域的投資。2007年發起成立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專門從事證券市場投資。自2000年從事投資至今,一直保持良好的投資業績,7年平均年化投資收益率在50%以上;自2005年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平均年化投資收益接近120%。
投資之妙 在于混沌
在中國,有著更靈活機制的陽光私募如日初升,強勁增長。這種情形猶如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無數民營企業規模雖小,但卻在日后的發展中綻放出強大的生命力,最終能與國企比肩。私募這個新興領域群雄角逐。當很多私募還是憑藉一兩個公募出生的人獨掌乾坤的時候,葛衛東和他的搭檔王歆已經形成有張有馳,互為進退的有力組合。
葛衛東和王歆分任上海混沌道然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投決會主席和總經理、投資總監,公司旗下管理七只產品,管理規模17億人民幣,凈值表現優異。其中中融-混沌2號以接近40%的絕對收益率躋身2010年陽光私募前十名。雖然這對搭檔都強調公司治理和團隊智慧,都力圖退到一個更加后臺的位置,得以有更為從容的心態思考更高角度的問題,但不俗的業績使得他們逐漸在一個更為寬廣的范圍內被人所熟知。低調并不容易。
葛衛東率性,思維天馬行空,喜歡多行多看,有時看起來更像一個搖滾青年而非嚴肅的投資家。1991年從四川大學經濟系畢業后,回到家鄉貴陽一個國營單位——貴州糧油進出口公司工作,一干七年,1998年辭職、1999年來到上海,開始獨立經營大宗農產品類黃豆、大麥、油菜籽等國際貿易。得益于大宗農產品基本由國際期貨市場定價的原理,葛衛東早早的就和期貨結了緣。很快實物領域的順風順水,激起了他更大的野心,2000年他開始專門從事大宗商品期貨投資。
在2000年以前,中國期貨市場還處在野蠻生長期間,價值投資并非主線,純粹套利比比皆是,市場經常不乏離譜的暴利機會。這期間,葛衛東藝高膽大,“差的年份收益在50%-60%,好的年份會翻2-3倍”,使其身邊漸漸聚攏一批期貨玩家。委托其代為投資的人紛紛找上門來,但都被其拒絕。“因為當時在中國這方面法律法規并不健全,都是私下簽協議來做,我自己盈虧沒關系,但幫別人做會影響自己的心態,而且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直到2005年中國開始有真正意義上的陽光私募,資金由信托公司和銀行共同監管,有條文和章程可依,葛衛東這才覺著事業機會真正來臨。2005年,葛衛東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其發展投資事業的基礎平臺。
同為川大兼同鄉的王歆在畢業后,也回到家鄉貴陽一大型銀行做國際業務,在工作中結識葛衛東。兩人雖然先后轉戰上海,但從未相忘。
在2006年,當葛衛東敏感的意識到,中國資產管理業務正處在萌芽期,陽光私募前景光明“雖然受到很多政策限制,最大的私募也才幾十個億,但從五年、十年的長遠發展來看,要超過公募做到五百上千億也不是沒可能,所以我們先預留這樣一個通道,如果以后國家政策放寬,我們再加大投資力度。”2007年葛衛東進入王歆的道然投資管理公司,增資擴股,更名為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公司。而王歆淡薄,內斂,不喜應酬。至此,頗具投資天賦的兩人組合像似太極中和諧共生的動靜兩極。
“2008年經濟危機時,市場到了歷史少見的低位,是陽光私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機,我們資金比較寬裕,所以一開始發的是結構化產品(融資產品,80-90%的利潤歸管理者)。多數產品大都是從1800點左右做到現在。以前除了國外的經紀行外,國內很少人知道我們,現在因為有了陽光私募媒體會來采訪,但其實陽光私募只占我們業務很小的比例”。
實際上,葛衛東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仍然放在期貨市場,而王歆主要負責陽光私募投資,兩人分工明晰。
葛衛東認為,期貨主要是基于對經濟形勢和趨勢的判斷,掙的是波段的錢;或是一些套利品種的錢(比如國內外價差不合理或者商品結構的不合理);而股票賺的是選股和對大勢判斷的錢。“我對趨勢和經濟形勢很敏感,比如股票和期貨的高低點位,經濟形勢走向的判斷。但我有個最大的缺點是坐不住,因為選股要看財報和調研,我的這個弱項,恰恰是王總的強項,他只愛喝茶、踢球,沒事就去看股票,分析財務報表。炒股票和做期貨是對應不同性格的人才做的好。”如果投資算是工作的話,兩人唯一的共同愛好是踢足球。
因有期貨業務的互補,與其他私募相比,王歆管理的混沌資產也得以展現出一種更為超脫的從容姿態,既不必積極擴張規模,也不用花精力做客戶關系。混沌資產現有客戶多是高凈值的成熟投資者,業績好,他們自然會加大投入,這省了王歆很多力氣。他不路演,也極少親自調研,更多的時候在辦公室看財報、看書,“各種書都看,以歷史和投資的偏多”,之后下班就回家帶小孩。每年20%的換手率居于行業底部,卻取得行業前十的業績,令人嘖嘖稱奇,與2010年絕對收益行業第一的南京世通十幾倍的換手率互為行業的兩個極端。
有了得力搭檔的葛衛東明顯加快了在期貨領域的投資步伐。除卻其多年經營的上海東景金屬有限公司主要以大宗原料商品期貨交易為主外,剛剛于2011年1月在天津成立天津混沌道然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由王歆主導的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并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吸納的是其周圍風險承受能力強、高資產特定玩家,投資證券、大宗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葛衛東想打造其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對沖基金——國內首批可采用多空對沖工具進行投資的專業機構。“初始投資規模為20億人民幣,不對外宣傳,相當于是自營”。
今年是葛衛東進入期貨市場的第16個春秋,自言2004-2005年是其投資事業的分水嶺。“2004年公司擴張招人,收了很多簡歷,我們決定先用筆試篩選。當中有一道試題我深有感觸,其中談道‘巴菲特和索羅斯二十年的投資業績比較中,巴菲特平均年回報率21%左右,而索羅斯是29%多’,我又看了有關巴菲特的很多書籍,這讓我明白:投資的真諦是不要賠錢。掙錢是不難的,難的是二三十年可以長時間不賠錢,才知道風險和收益要怎樣去平衡。”此后,葛衛東將交易量大幅減少,不符合交易標準的交易過濾掉,成功率大大提高,風險隨著交易量減少而減少,止損也做得更堅決。“在此之前,我也年年掙錢,但活得很累,走在路上,都是兩部手機,一部用來看行情,一部用來下單;但2005年之后掙錢變得輕松了,資金的凈值波動也變小了。”
多年經驗的積累讓葛衛東的投資人格日趨成熟,就像他的微博簽名“父母生我就是來做投資的”,投資已經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現在公司里70%-80%的資金仍是其一人交易,涉獵的范圍包括大宗農產品、外匯、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也不僅僅局限于國內三家期交所,倫敦、紐約、東京等市場都在做。但不同的是“以前是主動尋找交易機會,而現在是靜等機會來臨。以前看國外的投資報告都是為了找機會,現在看就是為了看,重大機會到來的時候自己會感悟到。錯的時候也會有,每個人都會錯,只要把虧損的總額控制住,就把風險控制住了,不要激動,過了就過了。”
“現在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每周三和王總他們踢足球”葛衛東說,如果非要給葛衛東貼個標簽的話,他說他更喜歡那句廣告詞“男人不止一面”。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