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軍工新格局:加速軍民融合 機構加碼信息化
matthew 2015.10.30 22:33 軍工概念股
工業,經濟學上的第二產業,彰顯著一個國家的硬實力,也是一個國家真正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
在經過十二個五年計劃的積累磨礪之后,在迎接又一個新的五年——“十三五”之際,中國工業有理由、也有條件更上一層樓。未來五年,通過各種改革,打通若即若離甚至割裂的軍民兩大工業板塊勢在必行,還中國工業“兩條腿”走路的正常態。打造有創新、有競爭力的中國現代工業,將是富國強軍的不二選擇。
據上證報記者觀察,從各方已經透露出的信息來看,中國國防和軍隊改革已在醞釀。由此,軍工企業改革也會加速。這無疑將成為中國工業領域的關鍵一環。可以肯定,在“軍民融合”已成國家戰略的背景之下,加速軍民融合將成為“十三五”的主旋律之一。
軍工改革露端倪預示中國工業新格局
2015年9月3日宣布的“中國軍隊裁軍30萬”消息,不但預示中國軍隊變革將推向一個新的起點,也預示“十三五”時期中國工業領域將隨之而變的“軍民融合”新格局。
記者注意到,昨日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王曉輝撰文指出,從我軍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看,不僅要改體制,而且要動結構,還要定制度。這透露出我國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信息。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十三五”將推動改革邁向縱深。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關鍵一招。歷史經驗表明,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每一次突破和躍升都是通過改革創新實現的。
在9月3日大閱兵后,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在回答記者提問“宣布裁減軍隊員額是否意味著這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式啟動”時證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戰略部署后,軍委改革領導小組組織展開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論證工作,并適時出臺了一些改革舉措,“比如調整解放軍審計署建制領導關系,完善政策制度等。”他同時表示,下一步還將推出新的改革舉措,積極穩妥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了部署,要求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其中明確提出要優化軍隊規模結構,調整改善軍兵種比例、官兵比例、部隊與機關比例,減少非戰斗機構和人員,并依據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戰任務改革部隊編成等要求。
《決定》提出,要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即,在國家層面建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機制。健全國防工業體系,完善國防科技協同創新體制,改革國防科研生產管理和武器裝備采購體制機制,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
事實上,9月下旬發布的《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明確,軍工領域將開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試點。而在大閱兵后,軍工領域便推出了武器裝備逾六成瘦身的新許可目錄,在企業層面中航發動機板塊的整合重組也已啟動,這些都透出“十三五”時期,中國工業領域“軍民融合”的新格局。
借資本之力加速推進軍民融合
對于軍民融合,中國工業并不陌生,但是對于“十三五”中國工業領域“軍民融合”的新格局還需要深刻地認識,它對中國經濟特別是對中國工業的影響將極為深遠。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幫助。
《孫子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對于一個國家,軍工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在國際變局波詭云譎、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發展軍工以及中國整個工業,更是一個老而彌新的難題。
“民品和軍工是一國工業的兩翼,如果在這個問題上出現問題,影響到的不僅是經濟本身。”一位軍工企業高管直言。在他看來,軍民工業平衡發展極為重要,也是“軍民融合”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客觀要求。
事實上,因歷史原因,工業被人為地劃分為“軍”、“民”兩大板塊,導致兩者割裂發展,并由此帶來資源空耗、內耗等苦果。
相反,“美國軍工企業都是上市公司,資本結構都是股份化的。歐洲也是這樣,全歐洲民機在合作,軍機也在合作。”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吳獻東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中外經驗充分證明,軍工企業改革必須堅持市場化取向,并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化運作手段進行整合。
單純從技術的層面來看,“軍工產業的專業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軍工產業基礎變得更加廣泛。民用技術在軍事領域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軍民融合程度加深。”吳獻東在《大國之翼》一書中如是說。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軍民融合也是勢在必行。
衛星導航領域即是一個例證。令記者印象深刻的一事是,在2013年國新辦舉辦的一場有關介紹中國北斗衛星導航進展的發布會上,一位記者反復追問中國北斗導航的軍事目的,而中國官員一再強調衛星導航技術本身并無軍民之分,關鍵是看誰在使用。但是,記者似乎對這個答案并不滿意,擺出一副非將北斗導航扣上“軍品”帽子才罷休的姿態。
可以說,經過十二個五年計劃的積累磨礪之后,“十三五”中國工業在融入軍工后,有理由、也有條件更上一層樓。
兵工集團“無禁區改革”輪廓初顯
今年3月初春時節,董事長尹家緒的一篇《春天的召喚》,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改革指明方向;至10月深秋,北方創業[0.00% 資金 研報]重組方案的出爐,為這家規模最大的軍工集團的“無禁區改革”掀開了第一章。有機構研究員認為:“未來兵工集團的改革整合,以軍品注入、子集團優質資產整體上市的可能性為最大看點,而目前北方創業的重組正是采用這種模式。”
作為我國陸軍裝備制造龍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簡稱“兵工集團”)目前資產規模超過3000億元,在世界500強排名中一直位列我國十大軍工集團之首,擁有11家A股上市公司和1家港股公司,但其整體資產證券化率僅為20%,低于十大軍工集團38%的平均證券化率水平,與中航工業、中船重工、中核集團等50%以上的證券化率相比更是相去甚遠。也正因如此,隨著國企改革系列文件的出臺,兵工集團未來資產證券化率的提升空間值得期待。
資產證券化率提升空間大
去年7月,兵工集團宣布已制定印發《集團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2015年工作要點》,其中,軍品科研管理體制改革、總部精簡審批事項改革、混合所有制和骨干人員持股激勵試點、三項制度改革、軍工事業單位改革等工作都要有序推進。兵工集團董事長尹家緒要求,要大力推進法律和政策框架下的“無禁區改革”,找準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積極開展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選聘職業經理人等領域的試點。不過此后,相比于“中船系”、“中航系”等相繼將改革進行得風生水起,兵工集團似乎還一直處于蓄勢待發階段。
今年3月初,尹家緒在署名文章《春天的召喚》中再次強調,其倡導的是法律和政策框架下的“無禁區”改革,“法無禁止皆可為,有利發展大可為”。開弓沒有回頭箭,凡是符合改革大方向,有利于企業搞活的改革措施,就要主動出擊,敢為人先。于是,從4月份開始,陸續有兵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停牌籌劃重大事項,改革鋒芒初露。有券商人士認為,此次北方創業的重組直指兵工集團地面防務核心資產,一機集團的重組將為兵工集團的改革起到示范效應,可以為其他業務板塊的資產重組提供效仿樣本。
資料顯示,兵工集團是我國兩大武器裝備制造企業之一,其業務發展方向主要分為防務產品、民用產品以及其他業務三大產業板塊。防務產品業務主要提供包括裝甲突擊、防空反導、遠程壓制、精確打擊、高效毀傷、信息夜視等軍工產品;民用產品主要包括重型車輛與工程機械、特種化工與精細化工、光電信息等;其他業務由海外油氣和礦產等戰略資源、流通貿易、金融服務等業務組成。2014年,軍品業務約占集團總收入的35%,即收入1400億元左右。
軍工概念股:立思辰、佳訊飛鴻、寶鈦股份、撫順特鋼、上海佳豪、中航動控、中國重工、中航動力、中船防務、寶鼎重工、北斗星通、北方創業、旭光股份、雷科防務、川大智勝、漢麻產業、航天機電、航天晨光、江南紅箭、成發科技、威海廣泰、德奧通航、航天動力、中國衛星、中海達、旋極信息、天和防務。
軍工概念股
那么問題來了:最值得配置的軍工概念股是哪只?即刻申請進入國內首個免費的非公開主題投資交流社區概念股論壇參與討論!
申明:本文為作者投稿或轉載,在概念股網 http://www.lindenar-group.com/ 上發表,為其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決策請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